首页

优美之家踩踏

时间:2025-05-25 21:30:34 作者:韶山系列电力机车主题展在京启幕 浏览量:18419

  央广财评|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持续发展的中国为全球注入信心

  3月24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在北京举行,超百位境外参会代表参会。会上,中国释放明确信号——中国将以务实有效的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愿同世界分享中国持续发展的大机遇。

  本次年会主题为“持续发展的中国”。回顾中国的发展历程,持续发展的底气来自中国扎实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努力。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将近5.6万亿元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出实招、重实干,稳中求进、蹄疾步稳,稳健前行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持续前进的稳定预期。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易事。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现实困难,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GDP同比增长5.2%,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这些数据是对中国持续发展的客观体现,彰显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韧性,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

  “中国经济2023年在疫情后强劲反弹,增长超过5%。中期来看,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贡献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如是说。

  理性看待成绩、客观面对挑战,中国正持续发力。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达4.0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10.2万亿元,同口径增长4.1%……一系列数字阐明了今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推动5G规模化应用,打造未来产业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一系列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已经铺开。

  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标本兼治稳妥做好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一系列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和目标正在落实。

  支持外资科技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或企业共同开展科技攻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加快出台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正在推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从扩大市场准入、畅通创新要素流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方面,采取务实措施,以更大力度吸引外资。这又一次表明了中国对吸引外资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全球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谋发展的开放态度。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中国拥有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拥有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战略指引,拥有“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拥有不断以更高水平的开放连接世界、实现合作共赢的实际行动。立足自身高质量发展,着眼各国机遇共享,未来,随着中国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更多务实有效行动的落地见效,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大力量。(央广网评论员 黄昂瑾)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老舍的《茶馆》开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驻演

这位专家表示:“肺结核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吐痰时,结核杆菌会通过空气传播。”

起底涉案资金过亿的社区书记

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田敏出席签约仪式时致辞表示,祝贺中巴签署中学生体育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表示作为世界体育大国,中巴签署青少年体育交流合作备忘录是双方人文交流和体育合作的重要成果,希望双方以此为新起点,进一步增进青少年间相互了解交流,深化传统友谊,促进民心相通。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易鹏飞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一)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保障。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现代化,对物质技术基础的要求更高,必须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完成这一任务,关键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新质效越高,生产力水平就越高,就越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14亿多人口实现共同富裕;就越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越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就越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更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能够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力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生产力大发展大跨越,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之路,以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当今时代,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的产能高低是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必须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理性看待。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是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给别人开药方治不了自身的病,以“产能过剩”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反而会损害全球产供链稳定,损害新兴产业成长发展,损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共同努力。我们敦促美方摒弃霸权思维,秉持开放心态,坚持公平竞争,切实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打造真正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经贸合作环境,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完)

联合国国际采购研讨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此外,中国内河货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内河通航里程世界第一,长江干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2022年中国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44.02亿吨、货物周转量1.9万亿吨公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